红笺载誓,鸳谱留香:一纸民国婚书里的千年礼韵

民国时期的婚书讲究文辞典雅、情感真挚,常融合传统礼俗与新式浪漫。以下是一份唯美风格的民国婚书序言模板,兼顾时代韵味与诗意表达:


婚书序言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嘉礼初成,良缘遂缔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红烛双辉,照璧人之佳偶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青鸾对舞,谱琴瑟之新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两姓联姻,一堂缔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良缘由夙缔,佳偶自天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槐荫连理,当证百年之约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荷开并蒂,永谐伉俪之欢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婚书不仅是婚姻的凭证,更承载着家族祝福与美好期许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份民国时期的婚书,感受那个年代的婚姻仪式与浪漫。

这份婚书以“天作之合”开篇,象征着男女双方的结合乃上天注定,是命中注定的良缘。随后详细列出了结亲双方生辰八字,二人年纪相仿,门当户对。


婚书内容

“良缘夙缔,佳偶天成”的原句是“良缘由夙缔,佳偶自天成”。这句话出自清代程允升的《幼学琼林·婚姻》。意思是美满的姻缘,是由前世的缘分所缔结的;佳妙的配偶,是由上天所撮合的。

更见“永结同好”“百年好合”等祝词,字字恳切,清晰传递了对新人白头偕老、婚姻美满的祝福。详细的聘礼清单,为我们揭开了,传统婚姻中“礼”的厚重内涵。传统聘礼既务实又浪漫,物质与祝福交融。

婚书末尾的"右啓"二字,是旧时书信的雅致表达,意为"敬请启阅",虽只二字,却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仪式感。一纸婚书,不仅是婚姻的凭证,更是一份郑重其事的承诺,承载着两姓之好、家族之望,也记录着那个书信很慢、车马很远的年代里,人们对婚姻的敬畏与珍视。

相比今日简洁的结婚证书,民国婚书多了一份诗意与温度。它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契约,更是一份饱含深情的信物,让人不禁遥想那个红笺小字、墨香犹存的年代——爱情或许含蓄,却更显珍贵;誓言或许朴素,却字字千钧。


编辑:闫雨    王馨悦

初审:王唯贤

终审:贾国涛

日期:2025/04/16编辑:闫雨    王馨悦

初审:王唯贤

终审:贾国涛

日期:2025/04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