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暑

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它的起源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紧密相关,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,用以指导农事活动和适应季节变化。大暑标志着夏季的最热时期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大暑期间,人们流传下来了一些传统习俗来应对高温,如食用清凉的西瓜和绿豆汤,以及吃性凉的鸭肉来消暑。此外,使用扇子和洗凉水澡也是常见的防暑方法。在一些地区,人们还会举行祭祀活动和龙舟赛,以祈求健康和丰收。
大暑时节,正值中伏前后,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,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。这个时节阳光猛烈、高温潮湿多雨,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,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。
龙泉窑碗

龙泉窑碗,来源于明朝,高:8cm、口径:15.9cm、足径:6.5cm。
龙泉窑碗为暗花碗,碗身纹饰精细、规整,这里采用的是瓷器的暗刻工艺,这种工艺早在宋代就有出现,宋代的定窑、耀州窑都常用暗刻花。暗刻花是指用刀在没有上釉的素胎瓷器画出凹下去的花纹,之后浇上釉入窑烧,烧出来有花纹的地方会凹下去一点,颜色也深一点,朦朦胧胧非常含蓄,暗刻花完美地诠释了这种感觉。
出品 |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文博协会
编辑 | 王怡婷
初审 | 张岚岚
终审 | 贾国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