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讲解队伍 / 正文

灿若星河的夏都文明

夏朝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王朝时代。我很喜欢这个王朝的名字——夏,夏字的演变规律是从历代出土和传世文献,再综合学者的辩识考证得出的,主要有三种释义:夏,中国之人也;夏,舞也;夏,大也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,它系统展示了夏文化的历史,探索历程及研究成果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竣工将这些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,随着博物研学活动的开展,我有幸一睹了它的风采。

博物馆前面是一大片空地,两侧长满高高的芦苇,此时已然初冬,凛冽寒风吹动干枯的叶子,沙沙作响,颇具一番韵味。博物馆的大多地方都是用夯土抹面,土黄色调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,和谐统一,这博物馆倒很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。

进入博物馆,首先震撼到我的是它的设计,大厅虽简约却不失庄严肃穆,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矗立着的柱子,它依旧是最为朴实的土色调,连着顶部,负着重量,粗壮、坚实、有力,看着它,我脑海里浮出一句话—用平凡支撑起伟大。入一门,只见两边尽是浮雕,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一个个场景,演绎的大概是那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,还有器皿和工具等,估摸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物件。抬头看,灯光构成一图案,双叉并且中空,乍一看有点儿像生活中常见的小铲子,正纳闷这是何物,刚好听到旁边导游讲解,这叫耜,是大禹治水所用工具,但并不是什么神器,而只是一件极普通的工具,是远古时期人们用来翻土耕种用的农具,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就和现在的铁锹很相似。

因着灯光,两边的浮雕和顶部的图案,在暗色的地面上投射出它们的影子,站在门口往里看,有一种幽深之感,走着走着,更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。往前走,在前方浮雕处转弯,便一眼就能看到第一王朝这几个字,确实有时空倒转之感。这两边墙壁上是关于这个王朝的兴衰史介绍,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均有说明,一笔一画一个字,一字一句一篇章,挥落间尽道了那一段悠悠过往。中学读历史书时,听老师讲起,知夏朝尧、舜、禹,知禅让制和世袭制,知公天下和家天下,边走边看,在这里也算是温故知新了。

绕到写有第一王朝几个大字的柱子后面,就能看到一尊大禹的塑像,头带斗笠,手里拿的正是治水用的工具—耜,就是这样一个人,为了使民众免于洪水泛滥的侵扰,长年在外与民众一道苦苦探求疏浚之法,全然不顾自己的利益,三过家门而不入,治理洪水十三载,耗尽了心血与体力,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。一想到这里,不禁对这眼前人物肃然起敬。从这一面面墙壁的文字上,还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大禹治水的事情,比如说治水范围,有一空地上还专门做出了治水范围的电子图案,让人一目了然,除此之外,还能看到其它关于大禹的重要事件,如禹都阳城、禹征三苗等等。

视线从墙壁上的文字脱离开,之后看到的大多是那个时期的器皿,它们有完整的,也有残缺的,有精美的,也有粗糙的,一件件都有着独属于它们的故事。展厅空地玻璃格子中陈列的自然是二里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也自然是夏朝时期很具有代表性的物件。这些物件因长久埋于尘土中,它们被侵蚀过,有残缺,锈迹斑斑,然而它们的精美还是很容易被人看到的,这里陈列的有装饰品如白陶斗笠形器和骨猴,有礼器如七孔玉刀,酒礼器如乳钉纹青铜爵等。

观二里头博物馆,确实看到了第一王朝的风采,就如在数字博物馆厅中看到的景象。其间将用于照明的灯光布置得很微弱,置身其中,如坠漫漫黑夜,这时你抬头看,顶部灯光极美,灿若星河。

这是夏朝灿烂文化的彰显,在这其中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,更有人民的智慧和精神。涛涛洪水终归平复,少不了勇于敢当,少不了大公无私,少不了艰苦奋斗,更少不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,这精神在那时期便印记在人的体内,代代相传,承传至今,经岁月的打磨,越打磨越锃亮。


作者:王一鸣